小兴安岭不同区域天然次生林下红松种源试验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2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通过林下栽植红松,增加其在林分中的优势度,是加快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向阔叶红松林恢复进程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林下栽植红松时,没有考虑区域内不同地点对红松良种造林效果的影响,存在不适红松品种造林后适应差和生长量低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以小兴安岭丽林实验林场(北部)、带岭林业实验局(中部)及双丰林业局(南部)3个地点为代表,进行了次生林下红松种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之间,红松各种源地径、树高、3年高、当年高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地点与种源在地径、树高和当年高性状上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丽林和带岭试点铁力种源最优,双丰试点鹤岗种源最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