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118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Zhonghua nei ke za zhi(2021)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118例SLE并发骨坏死患者,同时按照性别、年龄和病程随机匹配了118例同期住院而未并发骨坏死的SLE患者,分析两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SLE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18例SLE并发骨坏死患者中女性98例,男性20例,年龄15~71 岁,中位年龄27岁,病程1~168个月。SLE合并骨坏死者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累计时间较SLE未合并骨坏死者长[36.5 (0~168)个月 比 19.0(0~168)个月, P<0.05],骨质疏松症的发生(29.7% 比 4.2%)、免疫抑制剂的使用(83.9% 比 64.4%)、脏器受累数目[中位2(0~5)个比 中位1(0~4)个]较SLE未合并骨坏死者多,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4.22±7.40比11.63±6.11)较SLE未合并骨坏死者高( P<0.05),SLE未合并骨坏死者Coombs试验阳性率较SLE合并骨坏死者高(39.8%比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甲泼尼龙500~1 000 mg/d×3~5 d)和比例(30.5% 比 31.4%)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LE患者 SLEDAI高( OR=1.070,95 %CI 1.026~1.116, P<0.005)、合并骨质疏松症( OR=10.668,95 %CI 3.911~29.103, P<0.001)与骨坏死发生高风险有相关性,Coombs试验阳性与骨坏死发生低风险有相关性( OR=0.492,95 %CI 0.266~0.910, P<0.05)。 结论:高SLEDAI及合并骨质疏松症可能是SLE发生骨坏死的危险因素,Coombs试验阳性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Osteonecrosis,Risk factor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