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测法和多层螺旋CT的健康人咽鼓管功能及形态研究

农东晓, 陈伟根,唐安洲, 游刘峻, 袁毅

Zhonghua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21)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联合咽鼓管声测法(Sonotubometry,STM)和螺旋CT观察健康人咽鼓管开放状态下的功能和形态,通过STM训练咽鼓管开放动作并优化CT参数,以期对咽鼓管做出更全面的评估。方法:13名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3名,年龄22~26岁)经STM监测下的咽鼓管主被动开放训练后,在立位和仰卧位下测得吞咽、捏鼻鼓气(Valsalva动作)时的咽鼓管开放持续时间和声压最大值。CT设置参数A(扫描层厚6.0 mm,层厚手动重建为0.6 mm,三维重建层厚0.6 mm)和参数B(扫描层厚0.4 mm,三维重建层厚0.4 mm);在参数A下行静态扫描和Valsalva扫描,在参数B下行Valsalva扫描。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咽鼓管骨部和软骨部的面积。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Valsalva动作较吞咽动作的咽鼓管开放持续时间更长,开放声压最大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立位比仰卧位Valsalva动作咽鼓管开放持续时间更长( P<0.05)。在CT参数A条件下,Valsalva动作下测量的软骨部面积比静态下测量的面积大( P<0.05);Valsalva动作下,参数A所测得的软骨部面积大于参数B所测得的面积( P<0.05);参数B的扫描时间长于参数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仰卧位Vasalva动作下的STM测试配合CT参数A下的Valsalva扫描,可以Valsalva被动咽鼓管开放为共通点,互补反映咽鼓管形态及功能,既可呈现常规CT无法获得的咽鼓管开放管腔影像,又可对照观察咽鼓管的开闭过程,为咽鼓管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ustachian tube,Sonotubometry,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