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学分期的原则和标准--以“内圣外王”之道演变为例

wf(2016)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儒学如何分期的问题,是关涉儒学源与流及其品质认识的根本问题。现代新儒家由内圣“开民主、科学”外王目标的提出,“内圣外王”俨然成了儒学的“母题”。而道家语境下的“内圣外王”,其义盖为“绝圣弃智”或逍遥无为。自第一代新儒家立其为儒家道统,已“堕入无为之坑”;第二代玄之又玄,更“入于邪见之境”。种种“新内圣”、“新外王”的求证与应和,无非是或者同情儒学的地域价值,或者高扬西方普世价值而已。儒学自有神髓和自己内在的理路。儒学分期宜先拟订四条原则、五项标准。不赞成杜维明先生建基于国人“崇洋媚外心态”上的由美、欧、日“回归”北京那种面向的儒学“三期说”,也不同意李泽厚先生主张的“西体中用”的“四期说”,认为儒学分期要以孔子为原点,且是“照着讲”。孔子的“德本体论”与西方启蒙理性及“后现代”部分经典思想若合符节,具有普适性,可单列第一期。由德本体而来的德道理论不仅可作为中国社会“小传统”提升为“大传统”,也可作为儒学从中国大陆直接重新走向世界的理论基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