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后膜AMPA受体输运机制的理论研究

Huairui HUANG,Yinyun LI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8)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突触可塑性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基础.AMP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主要的特异性受体,研究AMPA受体在突触后膜上如何迁移运动,可明确突触传递强度的生物物理基础.AMPA受体位于突触后膜的突触致密区,在突触区域以及突触外之间的区域输运.本研究建立了AMPA受体的动态输运模型,并且探讨AMPA受体在突触后3个区域中数量与跃迁概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解析求解方程组的稳定解和特征根发现,AMPA受体在PSID、ESM和细胞内部3个部位的稳态数量,数学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相一致,并且不依赖于初始分布.特征根的数学解析解可以表达为各跃迁概率的函数,其大小决定系统演化的时间尺度.我们的模型对于进一步研究调控AMPA受体上下膜的钙离子依赖的化学信号通路,以及介导突触强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