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莪术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rual Science Edition)(2020)

引用 3|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莪术抗肝癌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文献挖掘的方式筛选莪术活性成分,利用TCMSP及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PharmMapper)预测莪术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莪术活性成分抗肝癌潜在的作用靶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并进行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PI),采用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筛选得到24种潜在活性成分,相关靶点73个,根据分析结果推测beta-elemene、germacrone、hederagenin、gweicurculactone等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CAT,CYCS,HSP90AA1,ESR1,PTGS2,PGR,AR,CDKN1A,RHOA等关键靶点.富集到GO条目34条,相关通路38条.网络分析表明,莪术主要涉及激素调节、细胞转录调节、氧化还原反应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碳代谢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及激素调控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癌作用.莪术抗肝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本文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莪术抗肝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