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崎岖海底区构造解释与圈闭落实——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为例

Acta Petrolei Sinica(2018)

引用 3|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海洋深水区水深变化急剧、峡谷纵横、火山发育,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貌,严重干扰了其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时间偏移成像,进而影响到构造解释和圈闭落实.针对崎岖海底带来的影响,前人更多是从优化采集方案和地震资料特殊重处理,来获取高成像品质的地震资料.然而区域评价阶段进行大面积资料重处理成本高、周期长,无法满足低油价现状下勘探阶段降本增效的要求.基于地震正演模型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为例,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深水崎岖海底区构造解释和圈闭落实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的层位解释校正和崎岖海底校正,有效规避了地震假象和时-深转换过程中崎岖海底引起的假构造现象,最终通过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数据的解释成果对比,证实该方法是区域评价阶段解决崎岖海底影响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区域评价阶段能准确聚焦目标区,从而降低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成本,实现勘探阶段降本增效.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