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与台湾岛东部海域浅地层碳酸盐旋回

Geology in China(2020)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前人提出南海晚第四纪碳酸钙含量变化存在"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两种基本类型,本文利用δ18O、CaCO3含量、Al2O3含量、SiO2含量、浮游有孔虫丰度及钙质超微化石丰度,来表征南海与台湾东部海域13个柱状样的碳酸盐旋回特征.CaCO3含量和SiO2含量通常是表征碳酸盐旋回的良好指标,二者的变化常呈相互消长关系.研究区碳酸盐旋回包括"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两种标准型式,但也存在不规则形态."大西洋型"碳酸盐旋回与海平面冰期-间冰期升降旋回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具有该旋回特征的柱状样主要分布在南海水深3000 m以浅区域,其中南海北部碳酸盐旋回很可能伴随着海平面下降(上升)期间富集陆源较粗(细)颗粒物的过程."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在南海现今碳酸钙溶跃面上下很大水深范围都有分布,碳酸钙溶解作用旋回不是"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的台湾东部海域柱状样碳酸盐旋回既不属于大西洋型,也不属于太平洋型.研究区浅地层沉积速率变化与碳酸盐旋回的型式关系不大,主要受控于水深和冰期旋回中海平面变化.随着水深增大,沉积速率趋于增加.MIS2期平均沉积速率大约是MIS1期平均沉积速率的2倍多.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