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3)

引用 1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通过对1991年5~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 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一方面,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另一方面,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2) 在降水过程中,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1)/(3)~(1)/(2),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3) 在降水过程中,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a)在流入边界上,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b)对于暴雨区,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4) 在5次降水过程中,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是不断增强的.在降水期大气为垂直上升运动,并且较强的降水时段其垂直上升运动也较强烈,强上升中心的高度也较高,这可能与积云凝结释放潜热和上升运动之间的正反馈作用有关.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