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粒级结构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2020)

引用 2|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不同粒径大小浮游藻类的养分吸收速率、沉降特性和能流方向等都不相同,浮游藻类生物量的粒级组成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通江湖泊浮游藻类粒级组成演替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年度采样调查,研究了不同粒级浮游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浮游藻类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季节上表现为夏季(22.43 μg/L)>秋季(16.95 μg/L)>春季(11.69 μg/L)>冬季(3.28μg/L),空间上表现为北部湖区(26.12 iμg/L)>南部湖区(15.81 μg/L)>东部行洪道(5.88μg/L).纳微型藻(3~20 μm)是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在冬季优势度最高,为68.0%;春季开始,超微型藻(0~3 μm)的贡献量逐渐增加,到夏季达到最高值,为42.1%;粒径最大的微型藻(>20μm)占比最低,全年平均占比16.2%.RDA限制性排序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浮游藻类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趋势相同,但适应能力不同;温度、水位、营养盐和pH等是影响东洞庭湖浮游藻类粒级结构的重要因素.
更多
关键词
Eutrophic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