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附近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9)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于2017年9月对连云港附近海域—赣榆、西墅、墟沟、连岛、高公岛等潮间带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水产品的重金属(Cd、Pb、Cr、Cu、Zn)含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连云港附近海域潮间带海水重金属处于很高的生态风险等级,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依次为连岛>赣榆>西墅>墟沟>高公岛,所检测的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劣于海水水质Ⅰ类标准,单项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Cd>Pb>Zn> Cu>Cr,其中Cd、Pb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采集的低潮区0~5cm的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Ⅰ类标准和黄海表层沉积物背景值,且RI均小于40,表明连云港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为低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的23种海洋生物中Cd和Pb的平均含量高于海洋生物质量Ⅰ类标准,但其单项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40,表明连云港附近海域水产品重金属污染总体为低潜在生态风险;从不同物种分析,大菱鲆和中国明对虾具有中等潜在生态风险,金鲳鱼、口虾蛄和杂色蛤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毛蚶具有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五个生物类群的RI依次为:海藻>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头足类,都小于90,所以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