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2020)

引用 4|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深入研究野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发掘和高效利用野杏资源,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对54个野杏无性系的40个表型性状(其中,15个质量性状和2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54个野杏无性系变异程度高,类型多样,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2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8.1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2.56%);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980)大于质量性状(0.761),核形指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2.082).聚类分析将54个野杏无性系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可用于选育高出核率、高出仁率类型及特殊叶形的种质资源;类群Ⅱ可用于选育特殊果实类型的种质;类群Ⅲ可作为培育特殊核、仁型品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Ⅳ可用于选育大核、大仁、丰产类型的种质;类群V可作为核壳用资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能代表25个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3.31%.野杏无性系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肃会宁县的270号的综合得分最高(0.756).结合逐步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出小枝粗度、叶片长度、果长、单果重、核长、核宽、核厚、单核重、仁宽、仁形指数和出仁率可作为野杏无性系表型性状评价的重要指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