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滨海过渡区红鳞蒲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6)

引用 3|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个体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亦决定其拥有环境资源的额度,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分析种间竞争及个体存活十分重要.为探究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 Merr.et Perry)天然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在广西防城港滨海过渡区建立了面积为65 m×40 m的每木定位试验样地,采用结构参数二元分布分析其群落整体及不同大小树木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受轻微干扰过的红鳞蒲桃群落中,红鳞蒲桃种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均占绝对优势;无论是群落总体还是其中的大树、小树,多数个体均同时处于随机分布和低度混交状态,而属于高混交或非常规则或聚集分布的树木较少;群落中不同优势的树木拥有相似的混交状况和分布格局;多数大树同时处于优势和低度混交状态,仅有少量属于中庸或劣势木;小树几乎都属于低度混交的劣势个体,它们亦几乎同时处于随机分布和劣势状态.这些特征表明,红鳞蒲桃群落结构复杂,可能处于稳定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红鳞蒲桃群落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滨海区防护林结构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spatial structure,bivariate distribution,Syzygium hancei,community,structural parameter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