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年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2018)

Cited 0|Views3
No score
Abstract
目的 分析200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内蒙古2004-2017年流腮病例的个案资料及暴发疫情资料,描述其时间、空间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布特征,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间年均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2004-2017年,内蒙古累计报告流腮病例494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43/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 562.59,P<0.01),其中2012年最高(44.12/10万),2004年最低(2.59/10万),病例随时间呈双峰分布,第1个高峰在4月至7月(占总病例数的47.29%),第2个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占总病例数的29.90%);各盟市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 391.02,P<0.01),呼伦贝尔市最高(21.88/10万),乌兰察布市最低(4.67/10万);各年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179 958.01,P<0.01),其中5~9岁组最高(91.87/10万),≥25岁组最低(1.17/10万);男性发病率(16.87/10万)高于女性(11.89/10万)(x2=1 466.13,P<0.01).共报告流腮暴发疫情42起,均发生在学校,其中小学暴发疫情29起(69.05%).结论 发病高峰期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5~9岁男生高发,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为流腮发生的重要场所.
More
Translated text
AI Read Science
Must-Reading Tree
Example
Generate MRT to find the research sequence of this paper
Chat Paper
Summary is being generated by the instructions you 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