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移殖背角无齿蚌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2014)

引用 4|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贝类具有分布广泛、活动性差、对污染物耐受性强等特点被作为“生物指示物”,广泛用于监测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的背景[1],如著名的“贻贝观察[2]”(Mussel Watch)监测工作等。近年来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贝类移殖监测”的尝试由于具有将贝移殖到待测地点[3]、免受水体理化(盐度等)条件的影响[4]、能够评价可控时间段内的污染情况等优点[3,5,6]逐渐受到了重视。2003年以来笔者研究室利用野生淡水背角无齿蚌系统进行了太湖重金属[7-9]的“淡水贝类观察”研究,成功证明了背角无齿蚌适于监测淡水中持久污染物的生物积累。然而由于野生背角无齿蚌有可能规格不一,污染背景的个体差异过大,甚至在某些待测水域已无法采样等不足,因此野外采样的监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针对相关问题,笔者研究室近期应用人工繁育技术成功建立了“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种群。其个体具有亲本来源相同,污染背景相同且可控于低水平,大小规格相同等特点。此外,养殖的三角帆蚌个体还被移殖到太湖中进行了环境重金属监测的可行性研究[10]。本研究首次将“标准化”背角无齿蚌个体移殖到武汉市东湖水域,以期了解东湖中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以及探究重金属在背角无齿蚌体内生物积累的动态。东湖位于武汉东北部,面积32 km2,平均水深2.5 m[11],刘振东等研究发现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是最主要重金属污染源,56%污染来自工业燃烧尘埃,东湖的主体湖区沉积物污染为轻度污染[12]。本研究拟将移殖到东湖的个体和作为对照无锡市南泉养殖基地养殖的同一批次的个体进行对照,通过定时采样分析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差异来监测移殖对蚌个体重金属积累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大规模的野外移殖监测打下基础。
更多
关键词
Monitoring,Swan mussel(Anodonta woodiana),Heavy metal,Bioaccumulation,Transplant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