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潘谢矿区石盒子组煤系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20)

引用 1|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淮南潘谢矿区发育了丰富的煤系页岩储层.为探讨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对于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影响,应用高压压汞、低温N2和CO2吸附实验结果,对淮南潘谢矿区石盒子组煤系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和成熟度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潘谢矿区石盒子组页岩孔隙度为1.21% ~11.00%,平均3.58%;孔隙类型主要为平行板状孔、楔状半封闭孔及墨水瓶孔.潘谢矿区石盒子组页岩的总孔体积为12.77×10-3~36.66×10-3 cm3/g,总比表面积为10.27~26.01 m2/g,平均孔径为9.59 nm,介孔对孔隙结构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微孔和宏孔.孔径为0.5~0.85、2.1~3.5、71~150 nm的孔隙对潘谢矿区石盒子组页岩孔体积起主导作用,孔径为0.4~0.85、2.5~5.0 nm的孔隙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总有机碳含量(TOC)、矿物组分和成熟度均会影响石盒子组页岩孔隙结构的发育.TOC的富集有利于拓展孔隙空间和孔隙结构的发育;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会抑制孔隙结构的发育,脆性矿物则相反;石盒子组页岩成熟度达成熟-高成熟,处于有机质第一次裂解后孔隙减小阶段.该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气赋存富集提供基础资料.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