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集群行为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14)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集群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又叫“集体行为”、“积聚行为”或“聚合行为”,是指一定规模的、匿名的、无组织的人群,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影响下而爆发的自发性的、没有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非常规群体行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集群行为,多由情景的突发性、危害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明了性、公众认知偏差等心理因素诱发,行为特征多以恐慌、逃逸(回避)、抢购为主,如2003年“SARS”引发北京市民哄抢物资、集体恐慌;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引发的“抢盐”风潮等,导致了一系列继发性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集群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拟从理论进展、实证研究、预警干预3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集群行为的研究进行论述,为下一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集群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预警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更多
关键词
@@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