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2019)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儿童肠道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核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为制定肠道病毒诊疗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6-2018年武汉市两家哨点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湖北省妇女儿童中心)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患儿8 580例的咽拭子或肛拭子,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 R)技术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同时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临床症状、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CD3+、CD3+ CD4、CD3+ CD8+、CD4+/CD8+)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 (IgA)、IgM、IgG、补体C3、C4]等特征.结果 2016-2018年共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884例,阳性率为10.30% (884/8580).2017年阳性率最高,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达到高峰,10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93.33% (825/884)的阳性病例为6岁以内患儿.不同核型的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除肢体抖动外,其他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核型EV感染患者CRP、CD3+、CD3+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C3、C4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患者更易发生高热、腹泻、肢体抖动、呼吸异常、心率增快等症状.重症患儿WBC、NEU、CRP、免疫标记物IgA、IgG、补体C3、C4分别为(12.44±3.92)×109/L、(8.58±8.02)×109/L、(6.69±8.47)mg/L、(1.01±0.79)g/L、(8.41±2.46)g/L、(1.05±0.37)g/L、(0 59±2.01)g/L均高于轻症患儿(P<0.05),而CD3+、CD3+ CD4+分别为(40.81±8.18)%、(18.12±6.72)%低于轻症患儿(P<0.001).结论 武汉地区肠道病毒的流行核型已逐渐发生变化,2017、2018年其他肠道病毒基因型已经取代EV-71、Cox A-16成为优势核型.我国仍需继续开展肠道病毒的日常和哨点监测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对其他核型的检测,密切关注核型的变化,为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与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针对其他核型的肠道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也刻不容缓.重症病例易引发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