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措施在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2017)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管理措施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接受治疗的PICC肿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ICC导管及集束化管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集束化组,各75例;常规组为传统管理法,集束化组为PICC导管集束化管理法,观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与PICC导管的利用率.结果 集束化组患者置导管时长(236.43±10.12)d,短于常规组的(238.67±9.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0,P=0.1612);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平均用时为(136.43±10.49)d,大于常规组的(88.45±9.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43±8.49)d,常规组患者为(257.02.02±10.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仅有4例出现CRBSI,其发生率为12.70%,常规组患者出现18例CRBSI,其发生率为3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利用率为53.12%,常规组患者为33.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管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以显著提高PICC导管的利用率和降低血流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