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微核高内涵筛选法在食品毒理学遗传毒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2020)

引用 0|浏览1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高内涵筛选(high-content screening,HCS)技术的体外微核(in vitro micronucleus,IVMN)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毒理学遗传毒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IVMN和HCS法,分别对10种化合物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其中5种已知遗传毒性化合物(染色体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发剂)、1种已知非遗传毒性化合物以及4种食品原料,每个受试物至少设置3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设2个复孔,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无血清最小必需培养基)和阳性对照组(+S9为环磷酰胺20 μg/ml、-S9为丝裂霉素C 1.0μg/ml).以中国仓鼠肺细胞为细胞模型,在有和/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依次对上述受试物采用短时处理(4 h)后进行微核检测,并分析微核细胞率.结果 经IVMN和HCS法得到的IVMN试验结果显示:2.5 ~ 10 μg/ml苯并芘[B(a)P]、5~ 20 μg/ml甲磺酸甲酯(MMS)、0.01~0.04 μg/ml 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0.25~ 1.0 μg/ml秋水仙碱(COL)和0.5~2.0 μg/ml硫酸长春碱(VB)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诱导产生的微核细胞率随着受试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且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阳性;1 250~5 000 μg/ml氯化钠(NaCl)、1 250~5 000 μg/ml食品原料A、1 250~5 000 μg/ml食品原料B、312.5~1 250 μg/ml食品原料C和156.25~625 μg/ml食品原料D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在有和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微核细胞率虽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增加趋势,但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两种方法对10种物质的检测结果均一致,提示将IVMNHCS法应用于食品毒理学遗传毒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ood toxicology,genotoxicity,in vitro micronucleus,high-content screening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