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马鞍山市226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Occupation and Health(2018)

引用 0|浏览1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查明马鞍山市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病例异常增多原因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搜索医院就诊登记等方式收集RM病例,自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开展个案调查,追溯病例食用的小龙虾来源并对捕获地环境现场勘察,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开展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采集病例血液、尿液、小龙虾、病人剩余食物、水体标本和养殖饲料等标本.结果 共发现226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0岁,其中男性86人,女性140人,发病率分别为8.0/10万和13.8/10万.所有病例在24 h内均有小龙虾进食史,发病潜伏期为0.5~22 h,中位数为6h.小龙虾溯源调查显示,78.5%的小龙虾明确来自长江沿岸及岔河野外捕捞,仅5.1%来自养殖场.同餐病例对照结果表明,2组小龙虾进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用数量≥10只发病风险是10只以下的5倍(OR=5.0,95%CI=2.1~12.0),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次RM异常增多事件可能是食用长江沿岸及岔河野生小龙虾所致,但致病因子有待进一步查明.建议在疫情高发期间通过多渠道开展小龙虾相关健康教育和宣传,严禁在长江沿岸和岔河捕捞小龙虾并售卖,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