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隔阂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8)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消除隔阂计划(Elimination of Barriers Initiative,EBI)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心、 服药依从性、 精神病性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要求的400例患者进行病耻感基线调查,按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90例,再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例为干预组,另45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EBI干预,另45例为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Rosenberg自尊心量表、 自知力与认知态度(ITAQ)、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来评价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第6、12和18个月的自尊心、 自知力与认知态度、 抑郁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的得分变化;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在实施干预后的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BPR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Rosenberg、ITAQ和生存质量得分提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一支EBI"医院-社区"相结合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服务团队实施EBI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