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疟疾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2014)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安徽省亳州市气象因素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亳州市2005-2011年疟疾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拟合准泊松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周平均温度、周平均湿度、周平均降雨量对疟疾发病的即时效应、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 对周平均温度的即时效应分析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5 ~30℃),疟疾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温度越高,滞后效应的强度越大,最佳滞后时间约为1~3周;当温度为26℃且滞后时间为10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高,RR值为228.9(95%CI:8.0~6 547.9).以降雨量0 mm为参照,降雨量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累积效应先增加后减小,降雨量越大,最长滞后天数越短;当降雨量为30 mm且累积时间为6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大,RR值为3.79(95%CI:1.38~8.49).以最低相对湿度31%为参照,周平均相对湿度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滞后时间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长滞后期为10周,当滞后时间为4周时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最大;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相对湿度为62%且滞后10周时的累积效应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为513.58(95%CI:14.70~17 943.94).结论 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对疟疾的发生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作用.
更多
关键词
Malaria,Distribute lag non-linear model,Meteorological factor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