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学生同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模式效果评估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20)

引用 0|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学生同伴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促进性行为改变效果,为大学生同伴VCT服务模式的优化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各个检测点招募在校大学生为作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按期进行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及四免一关怀政策,其中对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追加调查性行为和物质滥用情况和满意度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同伴VCT干预前后大学生知识、行为等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有186名学生纳入基线调查,117人完成了随访,随访率为62.9%.基线调查中大学生年龄、性别、学历、专业、性取向、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与完成随访大学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接受同伴VCT服务后,该人群完全知晓四免一关怀内容的比例由34.9%(66/189)上升至58.1%(68/117) (P< 0.01).接受同伴VCT服务后大学生最近1年多性伴比例明显降低(P<0.05).完成随访的大学生中,分别有13.7%和20.0%的大学生减少了异性性行为及性伴数量,40.0%的大学生减少了同性性伴数量,分别有13.7%和17.5%的大学生在异性、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增加.该人群对同伴VCT服务总体评价和咨询员的满意度均在95.0%以上.结论 大学生同伴VCT服务可以提高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促进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改变.该人群对同伴VCT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今后可充分发挥同伴VCT作用,加强对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干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