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2003-2016年广州市鼠形动物种类及结构变化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2018)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2003-2016年广州市鼠形动物种类及结构变化,探讨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对鼠形动物种类及密度的影响,并为鼠类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笼夜法,每月监测1次,每次3日,在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分别进行.结果 共捕获10 889只鼠形动物,包括2目5属10种.其中,褐家鼠最多,占68.89%;其次为黄胸鼠,为11.87%;第3位是臭鼩鼱,占8.18%;第4位是小家鼠,占6.07%;黄毛鼠居第5位,占2.66%;第6位是板齿鼠,占1.76%.在城市中,褐家鼠占比最高,为72.96%;其次为黄胸鼠,占11.43%;第3位是小家鼠,占7.14;臭鼩鼱占6.9%;黄毛鼠占0.72%.在农村,占比最高的为褐家鼠57.69%,其次为黄胸鼠13.09%,臭鼩鼯为10.62%,黄毛鼠为7.78%,板齿鼠为6.09%,小家鼠为3.18%,社鼠为0.30%.2003-2016年鼠形动物的种类和比例均发生较大变化,农村的几种常见鼠形动物比例变化不明显,板齿鼠数量逐年减少.结论 城区褐家鼠占绝对优势,提示以后城市的鼠防工作重点应是下水道、沟渠等的灭鼠管理工作;农村的整体环境治理工作有待加强;臭鼩鼯的防治工作也需加强.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