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翻截骨矫形“裹帘”法外固定后截骨端稳定性的 X 线研究

wf(2016)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外翻截骨矫形“裹帘”法外固定后截骨端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望京医院就诊的63例(120足)外翻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截骨矫形,术后采用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在其术后即刻、2周、6周、12周拍摄的患足负重正侧位 X 线片上测量截骨端的角度变化(α、β)和位移(M、N),同时观察截骨端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患足趾固定后不同时间点的角α及距离 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0°±1.57°),(7.25°±1.62°),(7.38°±1.66°),(7.32°±1.43°),F =1.005,P =0.390;(10.51±2.22)mm,(10.62±2.15)mm,(10.49±2.93)mm,(10.56±2.08)mm,F =0.389,P =0.761];不同时间点间的角β及距离 N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00°±3.97°),(12.80°±3.85°),(12.63°±3.85°),(12.67°±4.03°),F =2.958,P =0.032;(10.93±1.44)mm,(10.79±1.63)mm,(10.73±1.62)mm,(10.63±1.49)mm,F =2.685,P =0.047];角β及距离 N 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时所有截骨端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结论:外翻截骨矫形术后以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可以维持截骨端相对稳定。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