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血瘀出血兼证的现代临床诊治研究概况

张海燕,张方申, 秦林, 彭欣, 闫滨

wf(2015)

引用 7|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血瘀出血兼证在传统中医文献中尚未见到此名。但其证候在临床疾病中是常见证、多发证,其相关内容在诸多中医临床著作中每有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即有“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之记载。文中描述了寒气所致的血液改变,既可发为“痈疡”、“厥心痛”等寒凝血瘀的病证,也可有“呕血血泄鼽衄”的出血改变,甚至出现瘀血攻心之“善悲、时眩仆”。“血变”一词,首次概括了“血瘀和出血”的血液变化。此可谓“血变--血瘀出血变化”的最早雏型。张仲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血瘀出血兼证”,但其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诸多与之相关的病证认识,如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谈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名医唐容川的《血证论》[1]。其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吐血即时毙命者,多是瘀血乘肺”“瘀血在下焦……大便色黑”等。可见各种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排除,瘀积体内,形成瘀血,进而成为出血血瘀证。另一方面《血证论》还认为“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生机……且经隧之中,既有瘀血居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必妄走而吐溢矣”。此言瘀血内停也可妄行而出血。总之血瘀与出血关系密切,互为因果。近年来,关于血瘀出血相兼为患的临床报道仍然不断,尤其是妇科、伤科疾病最为多见,而且在内科慢性病中也日益增多,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诸多慢性病,在其发展变化甚至恶化时所出现的眼底出血、脑出血,表现为“血瘀出血,又血瘀”之循环反复的、更为复杂的血瘀出血兼证。然而系统整理临床资料,探讨其辨治规律的综合性研究尚未见到。本文就近10年来血瘀出血兼证的相关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