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毒性Q-Marker发现:以吴茱萸为例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2017)

引用 7|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基于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以吴茱萸为例,建立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辨识技术.方法 以吴茱萸水煎时“久煎”和“汤洗”的传统用法的文献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指纹图谱和质谱技术对吴茱萸水煎液的成分进行表征,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生长抑制率、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对吴茱萸水煎液的体外肝毒性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谱-毒”相关分析.结果 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性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谱-毒”关联分析发现,大极性成分可能是吴茱萸水煎液中的肝毒性Q-Marker,通过液质联用解析为咖啡酰葡萄糖酸异构体,揭示了吴茱萸“久煎”和“汤洗”的科学内涵,建立了基于吴茱萸传统用法的肝毒性Q-Marker辨识技术.结论 中药传统用法的科学解析作为中药毒性Q-Marker辨识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xic Q-Marker,Euodiae Fructus,fingerprint,spectrum-toxicity relationship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