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9)

引用 3|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下腹部核心稳定肌腹横肌、多裂肌形态学改变,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下腰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运动训练组、推拿治疗组和悬吊推拿运动技术组,每组各30例.悬吊运动训练组在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下,用吊带悬吊肢体,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推拿治疗组予以按压、揉、拨、推、弹拨、拍等手法,增加腰部肌肉的痛阈,改善腰部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悬吊推拿运动技术组采用推拿联合悬吊运动训练.以上治疗均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肌骨超声检测腹部核心稳定肌腹横肌、多裂肌的肌肉厚度改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利用持续坐立时间评估患者腰痛的好转;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康复回访时,采用VAS和ODI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结果:3组治疗前腹部核心稳定肌的肌肉厚度、VAS评分、ODI评分、持续坐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侧多裂肌和腹横肌肌肉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持续坐立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推拿运动技术组患侧多裂肌和腹横肌肌肉厚度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VAS、ODI评分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持续坐立时间较其他2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的康复回访发现,3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推拿运动技术组VAS、ODI评分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增加慢性下腰痛患者患侧腹横肌和多裂肌的肌肉厚度,有效缓解其疼痛,改善其腰背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但要进行持续性训练以保证疗效.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