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痤疮的理论基础探讨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018)

引用 1|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1 痤疮的中医认识 痤疮是好发于颜面部皮脂腺分泌旺盛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经常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1 ],在中医学被称为"面皰""肺风粉刺""肺风酒刺"等.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中就有相关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文中认为,痤疮的发病原因是外感六淫邪气.到了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认为痤疮的产生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少气充,面生皰疮".隋《诸病源候论·面皰候》曰:"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朱丹溪提出痤疮的产生与痰瘀有关,"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整理历代文献,不难发现痤疮的产生离不开热、痰、瘀三个病理因素.热多由于素体阳热偏盛,或肺胃积热,或肾阴不足,导致火热上蒸头面形成痤疮;痰则是由于饮食不节或思虑伤脾,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日久生热生瘀,气机壅滞,外发肌肤;瘀则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滞血瘀,或是女性冲任失调,日久致瘀,气血瘀滞外发于皮肤而致痤疮.痤疮产生的相关脏腑主要在肺、脾胃、肾、心、肝[1 ].针对痤疮不同的发病原因,痤疮的针灸治疗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如针刺、刺络拔罐、火针、穴位注射、揿针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