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因DIC临床表现及转归与患者凝血指标和临床评分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2016)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成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与患者凝血指标和临床评分的关系。方法:485例DIC患者,依据原发病分为感染组(n=208)、手术创伤组(n=94)、恶性肿瘤组(n=105)、病理产科组(n=22)、严重肝病组(n=48)和器官功能损伤组(n=8),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表现和不同治疗方案(对症支持治疗、替代治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疗效(有效、无效)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DIC显性积分分值(5分、6分、7分、8分)分布的差异,以及凝血指标和显性积分与DIC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成因 DIC组患者出血、休克、器官衰竭发生率及疗效有明显差异;病理产科组出血发生率最高(72.73%),但与合计出血发生率(6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创伤组休克发生率最高(79.79%),且高于合计休克发生率(68.04%)(P<0.05);感染组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95.19%),但与合计器官衰竭发生率(9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产科组治疗有效率最高(59.09%),明显高于合计有效率(25.15%)(P<0.05);严重肝病组治疗无效率最高(83.33%),但与合计无效率(7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死亡率最高(52.38%),明显高于合计死亡率(41.86%)(P<0.05)。替代治疗和抗凝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症治疗(P<0.05),且替代治疗和抗凝治疗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PT、APTT及D-D低于无效组(P<0.05),FIB高于无效组(P<0.05);PT、APTT缩短及D-D降低与患者治疗有效率呈负相关(r=-0.256、-0.202、-0.116,均P<0.05)。FIB升高与患者治疗有效率呈正相关(r=0.102,P<0.05)。治疗有效组病例 ISTH 各级显性积分的分布显著小于治疗无效组(P<0.01),且随 ISTH 显性积分(6-8分)升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150,P<0.05)。结论:DIC转归不甚乐观,合理应用凝血指标和 ISTH 显性积分的监测作用对临床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益。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Coagulation indicators,Clinical score,Outcom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