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Acta Anatomica Sinica(2019)

引用 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形态学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65例人体干燥跟骨标本(性别、年龄不详),用游标卡尺测量跟骨前、中、后3个关节面长轴之和与短轴之和;用量角器分别测量跟骨后关节面的外缘延长线与前关节面的外侧延长线,并向前延伸至跟骨前关节突的前部形成的夹角即Gissane's角和跟骨前突的最高点至后关节面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切点至跟骨结节上缘连线相交构成的夹角即Bohler's角.结果 根据解剖形态学特点,发现距下关节面分为5型:Ⅰ型(189,51.78%)、Ⅱ型(80,21.92%)、Ⅲ型(51,13.97%)、Ⅳ型(37,10.14%)和Ⅴ型(8,2.19%).其中,Ⅲ型的长轴之和(4.55±0.6) cm小于其他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的短轴之和(3.68±0.51) cm大于其他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型的短轴之和(3.3±1.2)cm大于Ⅰ、Ⅲ、Ⅳ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128.74±6.34)°在Gissane's角上小于Ⅰ、Ⅳ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28.69±7.51)°在Bohler's角上小于Ⅰ、Ⅲ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距下关节面的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下关节面存在5种变异,以Ⅰ型为主,其解剖形态学分型对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