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鞘内神经干细胞注射半年后功能状态评估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近年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组织有再生能力,但损伤后修复功能较差,很多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既往的脑移植或脑组织移植最大的生物学障碍是移植物难以在宿主体内生存或发育,移植效果的稳定性及其功能的恢复不肯定.目的:探讨鞘内神经干细胞注射治疗脑卒中的方法,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医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对象:2002-11/2003-09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26例.其中3例为急性脑出血,其余23例病程3个月~30年,平均(4.2±6.6)年;男20例,女6例;年龄36~72岁,平均(56.3±12.7)岁;脑梗死15例,脑出血11例;合并高血压19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干预:3例急性脑出血(出血量35~40 mL)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术,通过引流管将细胞悬液注射到脑损伤处;其余病例均采用鞘内注射的方法将细胞悬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脑脊液循环至大脑表面.术后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进行康复.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European stroke scale,SS)、生活功能评分标准(barthelindex,I)评价其疗效.ESS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无提高或下降为无效.检查患者头颅CT,RI,心电图、胸部X射线片及血液生化学指标.主要观察指标:疗效及副反应.结果:23例行鞘内注射患者中,9例有效,例无效;移植后ESS评分54.1±21.2,较移植前51.4±21.1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P=0.000 007 6);移植后BI 41.1±31.3,较移植前36.1±32.1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11,=0.000 000 39).3例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恢复良好,生活可基本自理.4例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一过性发热,例患者术后感轻微头痛.结论: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证实神经干细胞移植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状态有效可行.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