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性瘫痪蹲伏步态的分析与康复治疗管理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0)

引用 2|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临床表现为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异常、发育障碍、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的症候群.这些症状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的损伤所致,痉挛型脑瘫构成了其中的主要部分[1].虽然脑瘫患者中的一部分最终可以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但每位可行走的脑瘫患者均具有不同的步态特点[1].蹲伏步态(crouch gait)是痉挛型脑瘫中最常见的移动模式之一,多见于双瘫和四肢瘫的患者[3].蹲伏步态的典型特点为:行走过程中髋膝踝下肢三大关节均处于屈曲姿势,即髋膝关节屈曲和足背屈.依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Ⅰ、Ⅱ级的患者最终可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Ⅲ级需要辅助器具帮助下行走,Ⅳ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轮椅完成移动,可以在辅助下短暂的抗重力站立,Ⅴ级则是日常活动完全的依赖帮助完成,并且头控没有完成[4].蹲伏步态患者的GMFCS分级水平多属于Ⅱ级或Ⅰ级,少数存在于Ⅲ级水平中.本文试从蹲伏步态的形成原因出发,对姿势的分析及治疗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读者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提供有效的帮助.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