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2019)

引用 5|浏览14
暂无评分
摘要
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常被称作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据报道,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导致MHD患者住院原因的比例高达15%~20%[1].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功能不良不仅会造成透析质量的下降,而且与MHD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由于狭窄是导致血栓形成和通路失功最常见的危险因素[2],除了直接监测流量外,还可通过识别狭窄从而间接监测功能不良的风险.近年来,各个国家相继制订的血管通路指南中,均针对AVF功能不良的监测提出了推荐意见,其中主要包括物理检查、多普勒超声、内瘘流量及再循环监测和通路内压力监测等方法.本文对各种方法的监测原理、监测内容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临床上及早识别AVF的功能不良,规范血管通路的管理提供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