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β/δ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9)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δ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探索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新西兰白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5)、高脂组(B组,n=5)、高脂+球囊损伤组(C组,n=5)及PPARβ/δ激动剂组(D组,n=5).A组以正常饲料喂养,B、C、D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C、D组喂养高脂饲料4周后行经股动脉球囊损伤术.D组在手术当天开始予以GW07421 mg/(kg·d)腹腔注射.四组动物均于第1O周处死.比较四组血管形态、PPARβ/δ蛋白及mRNA的表达、血清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化学趋向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 B、C、D组的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A组,且D组管腔狭窄率明显低于C组(P<0.05).B、C、D组的PPARβ/δ蛋白、mRNA表达量、IOD值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组,而低于D组(P<0.05).B、C、D组血清IL-1β、MCP-1及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D组(P<0.05).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PPARβ/δ高表达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