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在噪声性聋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2019)

引用 1|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噪声性听力损失又称噪声性聋,是一种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暴露于过度噪声中是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年龄相关的听力丧失(老年性聋)[1],其纯音测听图常在 4000 Hz处有一个典型的切迹[2].随着时代的进步,噪声性聋也逐渐成为娱乐追求暴露的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约3. 6 亿人患有中重度听力损失,占世界人口的5% 以上[3].噪声性聋男性多于女性,可能是由于某些职业男性人数过多导致,且听力丧失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报道,噪声会使耳蜗毛细胞产生暂时性阈移和(或)永久性阈移,若长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暂时性阈移则恢复困难[4],且随着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内耳感受器发生器质性病变,易转变成永久性阈移.有研究表明,既往有耳鸣的患者接触噪声而发生听力损失的可能性较大[5].目前,预防听力障碍的重点是制定听力保护计划.然而,对于部分建筑工人或军队工作者而言,传统听力保护方案较难实施,且对噪声性聋的发生机制提出多种学说,如机械学说、血管学说、代谢学说、氧化应激学说、钙离子平衡等,说明认识其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对氧化应激学说在噪声性聋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