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20)

引用 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要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 114株,所有菌株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进行表型试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4株非重复呼吸道感染CRE中肺炎克雷伯菌108株,大肠埃希菌2株,阴沟肠杆菌4株.114株CRE中85株检出产碳青霉烯酶,占74.5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KPC-2型为主(73.15%);大肠埃希菌未检测出酶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检出NDM-1;肺炎克雷伯菌共分出6种ST型,以ST11为主要表型,其次为ST17;大肠埃希菌分出1种ST型,为ST167;4株阴沟肠杆菌为ST592.114株CRE分为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者所占比例在产酶株与非产酶株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是产酶株的危险因素(OR:3.722,95%CI:1.529~9.057).结论 产碳青霉烯酶为CRE耐药的主要原因,ST11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早期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是产酶株的危险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