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误诊29例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MISDIAGNOSTICS(2001)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甲状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1],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我院1984-04/1995-04共收治甲状腺癌51例,其中29例误诊,误诊率56.9%,本文就其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21例,男女比例1∶2.6,年龄最大61岁,最小26岁,平均41.2岁。 1.2 临床表现 29例均因颈前区肿块来诊。25例行B超检查,22例检查示窦性肿块,3例示囊实性肿块。术前诊断甲状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功能测定提示有功能亢进而诊断为甲亢4例,甲状腺囊肿3例。 1.3 病检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腺癌20例(69%),滤泡状癌8例(27.6%),未分化癌1例(3.4%)。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①对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认识不够。主为甲状腺癌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多见于中老年人,而国内外资料报道其发病高峰年龄多在21岁~40岁,本组平均年龄为41.2岁。甲状腺癌80%为分化较好的腺癌,因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又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从而使医患双方忽视了甲状腺癌的存在,医生对此类患者多满足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的诊断,甚至有时因甲状腺结节较小,误将转移的颈淋巴结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造成误诊;②病史询问不详、扪诊不仔细。片面地认为肿瘤短期内生长较快是腺瘤囊内出血的表现,查体时只注意了肿块随吞咽的活动情况,忽视了肿块本身的活动度;只重视了甲状腺癌的合并症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而将无明显症状的甲状腺癌误诊为良性疾病;③甲状腺癌缺乏特异性的辅助检查。虽然甲状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较多,但均无特异性,如B超检查,可明确鉴别肿块属囊性、实性或混合性,但不能确定其良恶性[2]。甲状腺癌核素扫描多显示为冷结节,但分化好的甲状腺癌有些也可摄取同位素,表现为温结节;在临床上核素扫描显示为冷结节者,多数为甲状腺瘤囊性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病变,只有一少部分为甲状腺癌。由此可见,在未做病理诊断之前,临床上要确立甲状腺癌的诊断是有一定困难的,辅助检查只能提供参考,如不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则易混淆诊断而误诊。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