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心脏影像学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介入左心室重建中的作用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18)

引用 0|浏览19
暂无评分
摘要
人口老龄化和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沉重的医疗负担和预后差是患者及家庭面临的严峻问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通常无法在心肌梗死(心梗)时间窗内开通罪犯血管,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后形成疤痕[1].心脏外科既往在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的同时切除梗死区域的疤痕,进行左心室重建,在部分患者中能够改善预后[2].但外科手术创伤大、费用多,手术风险高,因此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目前,通过经导管途径的左心室重建术或左心室分区术,旨在减小左心室容积,改善或消除大面积左心室疤痕患者的室壁活动异常,增加患者心输出量并降低血栓栓塞和疤痕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缺血性心衰介入器械治疗领域的热点.我院于2015年初开展经导管途径使用PARACHUTE装置进行左心室重建,目前已成功完成25例.2017年初我院心脏团队使用REVIVENT系统完成8例心外膜左心室重建.早期临床研究[3-6]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短期安全性,术后患者的有创心排量、超声心动图以及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在内的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多模式心脏影像学检查在左心室重建的患者筛选、介入器械选择、手术方案及心功能评估、远期预后判断等方面,与以往外科左心室重建有较大不同.本文将通过介绍介入左心室重建的器械治疗进展,重点阐述多模式心脏影像学评估在伴有左心室严重重构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