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2016)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描述单中心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现状,探讨决定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并于门诊随访的患者144例,收集并描述患者手术前基线资料、随访期间口服抗凝药物(OAC)使用情况及血栓栓塞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射频消融3个月后是否中断抗凝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房颤患者共行158次射频消融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7.5(12.0,29.8)个月.根据基线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高危患者共92例(63.9%).1次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共53例(36.8%).随访过程中,共140例(97.2%)患者按计划抗凝治疗至术后3个月,4例(2.8%)患者提前终止抗凝治疗.按计划抗凝治疗至术后3个月的140例患者中,CHADS2≥2分的46例患者中有17例(37.0%)、CHA2 DS2-VASc≥2分的89例患者中有32例(36.0%)患者持续OAC;射频消融3个月后,共104例(74.3%)患者中断OAC,其中34例(32.7%)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复发患者中有17例重新开始OAC.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是影响是否持续抗凝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88,95% CI 1.22 ~6.79,P=0.016).在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后发现,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仍是影响是否持续抗凝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88,95% CI 1.21~6.81,P=0.016).血栓栓塞事件共发生4例(2.8%),均发生于停用OAC后,根据术前血栓栓塞评分,4例患者CHA2 DS2-VASe ≥2分,仅2例患者CHADS2≥2分;其中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无房颤复发.大出血事件共发生2例(1.4%),均发生于持续服用OAC过程中.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是除CHA2DS2-VASc外决定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