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0)

引用 2|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气管切开作为一种人工气道主要是为了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是作为危重症患者抢救及后续治疗的一项措施.但气管切开破坏了气道的完整性,不可避免地也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其不良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使患者失去发声功能,影响患者交流,同时还会对呼吸道及吞咽功能产生影响,比如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呼吸道阻力改变,声门下气压消失,有效咳嗽反射减弱,误吸明显,口腔分泌物增多,嗅觉丧失等[1].1985年美国Passy-Muir说话瓣膜(Passy-Muir speaking valve,PMV)首次研发并应用于临床[2].说话瓣膜作为需要维持人工气道患者促进发声和交流的一种装置,是衔接在气管套管处的一个单向阀门,能有效改善患者发声,促进言语交流[2].同时也有较多的研究关注说话瓣膜带来的其他生理和临床益处,比如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减少口腔及气道分泌物,改善嗅觉,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脱机拔管时间,减少住院时间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益处是佩戴说话瓣膜可以给气管切开患者带来减少误吸风险,另一个益处是可以显著提高呼气末肺阻抗,有利于肺复张[3].说话瓣膜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近年在我国也逐渐有所应用,但文献研究报道均少见.本文就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