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联合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s (Electronic Edition)(2020)

引用 0|浏览31
暂无评分
摘要
即使在科学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癌症依然是人类无法攻克的难题之一.而在众多癌症中,肺癌(lung cancer)在近50年来已悄然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量的80%[1].因其发病隐匿,致病原因繁多的特点,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目前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第二位[2].目前虽然对直径较大的实体肺部肿物(直径>3 cm)的诊疗手段日趋完善,但对于直径较小(直径<2 cm)特别是对于直径<1 cm的孤立性肺结节(single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诊断标准依然待定,由于未将肺癌控制在萌生阶段,以至于临床上大部分确诊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基本处于中晚期.所以及时准确诊断是防治早期肺癌的关键,随着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运用于肺癌的初步筛查,使得较小的肺部结节(直径<2 cm)也逐渐明了[3],但由于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肺部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确定还需依赖后续的侵入性检查,比如CT引导下的穿刺或是支气管镜取活检,但这些侵入性检查经常会由于结节的位置得不到理想的结果,随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些侵入性检测所无法观测到的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也将逐渐明了[4].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