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临床意义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20)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46例)和非脑卒中组(32例).对两组患者实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就两组患者的实时血压变化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其昼夜血压节律则均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中血压类型为杓型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脑卒中组,反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中短阵性心房颤动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昼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ST段改变和T波改变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夜间血压、昼夜血压节律、血压类型、短阵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均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明显偏高,昼夜血压节律明显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段改变的比例明显增加,上述征象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利用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从而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