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2020)

引用 3|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调查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类鼻疽监测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可疑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类鼻疽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特征观察和染色镜检对临床分离的类鼻疽进行鉴定.采用HGDI分析菌株的遗传多态性特征,用MLVA_4方法调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关联,并构建MST(最小生成树)揭示菌株的起源进化特征.同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64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中,有66%(109/164)的菌株分布于海南省的三亚、东方和乐东等西南沿海地区.MLVA_4方法对菌株具有极高的分辨力,HGDI为0.988 7.4个分型位点的多态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0.913 0(L933),0.832 2(L2341),0.823 7(L1788)和0.809 6(L389).164株类鼻疽聚为97个MLVA_4基因型(GT1~97),其中33个为共享基因型表明该类基因型的菌株间可能有潜在的流行病学关联.另外64个为单一基因型且每株菌代表一个独特的基因型,表明该地区多于39%的类鼻疽具有零星或散发的流行特征.在33个共享基因型中,14个共享基因型(GT6、16、18、22、33、39、41、49、50、51、58、61、85和92)由来自相同地区分离的菌株构成,证实了该地区类鼻疽呈现由多个共同传染源引发的多点流行的特征;另外,有28个共享基因型(除GT6、41、58、61和92外其他所有共享基因型)分别由2-5个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构成,揭示了该地区类鼻疽可能存在由多个共同传染源引发的多地交叉感染,33个共享基因型包括100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菌株聚类率为61.0%(100/164),所有共享基因型的菌株都来自2-5个不同地区,提示类鼻疽在海南省多个地区均有流行.基于MLVA 4数据的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分析结果表明164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可分为2个地理集群,定安县的菌株是海南省类鼻疽的潜在祖先.164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5岁,男女比例为5.3∶1.农民患者最多,占比81.7%(134/164).有1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结论 海南省类鼻疽病流行趋于严重.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南沿海市县,但菌株可能起源于北部的定安县,加强类鼻疽监测防控势在必行.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