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校正性腔内密度衰减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不同性质斑块在CT血管成像中的初步研究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20)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的校正性腔内对比剂密度(CCO)的差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不同性质斑块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105例患者行回顾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并在15 d内进行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或经皮冠脉介入术;经图像后处理及统计,记录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程度、斑块类别以及狭窄病变长度(L,cm).测量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近侧、远侧端管腔内对比剂密度(即CT值)的变化,计算CCO差和改良CCO差(CCO差=冠状动脉狭窄近侧端腔内CT值/同层面降主动脉腔内CT值-冠状动脉狭窄远侧端腔内CT值/同层面降主动脉腔内CT值;改良CCO差=CCO差/L).以ICA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先对各狭窄组中CCO差和病变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再对各狭窄组的改良CCO差进行两两比较;在每个狭窄组中,对不同斑块性质的改良CCO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各狭窄组中CCO差与相应狭窄病变长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9~0.79,P<0.001).(2)改良CCO差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狭窄1级和2级组其改良CCO差分别与余组进行比较,发现两两之间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级组的改良CCO差明显大于3级组(P<0.001).(3)每个狭窄程度组中不同斑块性质对应的改良CCO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CCO差与病变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为改良CCO差的提出提供依据;(2)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改良CCO差均增大;但改良CCO差的测量均不受斑块性质影响,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无创的评价冠心病的指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