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7:胃肠间质瘤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伊马替尼剂量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7)

引用 1|浏览17
暂无评分
摘要
男性,44岁,因"腹痛、腹胀、排尿困难"于2015年4月行腹部MRI检查,提示:腹盆腔巨大占位约15 cm×15 cm× 20 cm,见图1a;挤压膀胱及盆腔肠管,局部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行细针穿刺检查,查见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提示:CD117(+),CD34(+),DOG1(+),因标本量较少,未行基因检测.诊断:胃肠间质瘤(GIST).经多学科(MDT)讨论后,考虑患者肿瘤巨大, 手术切除风险高, 不排除合并脏器切除可能,建议口服伊马替尼治疗. 遂于2015年7月起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服药后2周左右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同时合并肝功能损害,经对症治疗好转,但继续服药2月后,仍有恶心、呕吐症状. 复查腹部CT见:腹腔肿瘤明显缩小,见图1b. 抽血进行伊马替尼血浆药物浓度检测,结果提示血清谷浓度(Cmin)达到7435.37μg/L. 考虑血药浓度过高是其不良反应的原因,遂将伊马替尼剂量调整为300 mg/d,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继续以伊马替尼300 mg/d治疗.定期随访, 2016年6月复查CT见肿瘤稳定,见图1c.随访至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肿瘤稳定无进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