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头皮标志物在脑深部电刺激术针道设计中的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2017)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前MRI定位扫描时针道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4月采用DBS治疗的104例运动异常的临床资料,其中帕金森病96例,特发性震颤3例,肌张力障碍5例;应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辅助设计针道45例(84侧,观察组),未采用脂质胶丸59例(103侧,对照组).测量电极入颅点调整距离,观察术后针道出血及穿过侧脑室情况,比较术后1个月开机时统一帕金森病评分运动功能量表(UPDRSⅢ)评分改善率.结果 观察组共调整48侧(57.1%),调整距离在3~10 mm,皮层下无症状性出血1侧.对照组发现针道穿过侧脑室5侧、皮层下出血3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1/84)明显低于对照组(7.8%,8/103;P<0.05).术后1个月开机,观察组UPDRSⅢ评分改善率[(64.1±13.5)%]与对照组[(63.4±12.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脂质胶丸作为头皮标志物在DBS中辅助针道设计简便易行,对减少颅内出血及针道穿过侧脑室具有积极意义.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