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hrome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起搏器感染治疗经过1例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2014)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7岁。因“起搏器置入术后3年,起搏器囊袋感染2年,间断发热1年半”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活动时为著,夜间平躺有轻度憋气,需侧身躺,夜间常出现憋醒,无头晕、晕厥、黑蒙,于当地医院行Holter 检查提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 DDD,左胸),术后切口愈合良好。2年前发现术口红肿、渗出,渗出液为黄色黏液,无局部疼痛,无发热、寒战。考虑起搏器囊袋感染,于当地医院取出起搏器置入对侧胸部(右侧),术后两侧术口均愈合良好,无红肿、渗出。1年半前无诱因出现弛张热,体温骤升至39℃,伴畏寒、寒战,每天发热,具体发热时间不定。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间断出现发热,服用退热药后缓解。6个月前突然再次出现发热,热型同前次发热,体温高达39.5℃,伴寒战、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胸痛、心悸等症状。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化验提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骨髓及血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诊断“菌血症”,先后予舒普深+依替米星、比阿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法罗培南等抗感染治疗,予人免疫球蛋白输入提高免疫力,症状好转出院。随后仍间断发热,1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高热、寒战,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行胸透见原左侧电极尾端拖入肺动脉、下腔静脉(见图1)。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