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再治疗反应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2014)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初始治疗失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期,再次应用EGFR-TKI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01-2012-05-30,我院19例初始用EGFR-TKI治疗失败后停止一段时间并再次应用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EGFR-TKI耐药的细胞模型,研究“治疗再反应”现象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19例NSCLC患者中47.4%(9/19)再次应用EGFR-TKI仍可获得疾病控制,其中PR为15.8%(3/19),SD为31.6%(6/19).同时,体外诱导的耐药细胞株经顺铂治疗2个月后,再次给予厄洛替尼(Erlotinib)治疗,抑制率由3%升高至15%,P<0.05,再次显示了部分的有效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分子LC3B发现,耐药细胞株LC3B表达增加,再次Erlotinib治疗后LC3B表达水平相对未处理细胞明显下调.结论:EGFR-TKI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期再次应用EGFR-TKI,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满意的疾病控制,该效应可能与细胞自噬有密切关系,这种再治疗反应有望成为NSCLC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